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当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经从事哲学博士后研究,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与历史系、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从事两年半访问研究。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海外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Modern Chin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
论文
1. 《沙龙与法国“重武轻文”传统的转变》,《文艺争鸣》,2023年第五期。
2. 《走出遗忘的困境:文学史书写的记忆机制与伦理》,《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第55辑。
3. 《文学史述史的合法化反思》,《社会科学》,2021年第十期。
4. 《交往对话、文化转型与平行比较:巴赫金理论的中国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四期。
5.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新闻题材:诗性与真实性的辩证》,《新闻传播与评论》,2021年第二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四期转载。)
6. The Moscow-Yan’an-Beijing Mode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22 (2020) Issue 5 .
7. « Les ‘Vendredis’ de Natalie Clifford Barney : ‘Paris-Lesbos’du XXe siècle », Espace francophone dans une vision interdisciplinaire, Globe Press, 2020, pp.311-323.
8. 《米兰•昆德拉,文学流亡与认同悖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四期全文转载。)
9. 《后殖民主义的中国问题:华语语系文学》,《湖北大学学报》2020年第三期。
10. 《新中国十七年图像文化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云梦学刊》2020年第一期。(人大资料《文化研究》2020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11.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理论”》,《文艺争鸣》,2019年第六期。
12. 《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及其良性循环》,《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2019年第一期。
13. 《黄海章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思想个性》,《中山大学学报》,2019年第一期。
14. Mapping Out Chinese Modernity and Alternative Modernit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Volume 20 Issue 3,September 2018. A&HCI期刊
15.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修改与批评观念的变迁》,《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3期。
16. 《十七年时期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厦大中文学报》,2017年第一期。
17. 《钱钟书<宋诗选注>的诗学困境与十七年文学批评》,《文学评论》,2016年第6期。
18. 《哈佛版<新美国文学史>的解构主义文学史观及其反思》,《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1期。
19. 《延安传统与20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曲改革》,《上海文化》2022年第十期。
20. 《论顾明栋<卢特利奇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世界文学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25年第八期。
21. 《英国的中国学期刊与中国学演进》,《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二期。
22. 《论荷兰<中国文学导论>编纂的传播学范式》,《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6期。
23.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汉学研究的分期及其演变成因》,《全球史》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24. 《以期刊作为方法:美国的中国学学术史变迁》,《文化软实力研究》,2024年第三期。
25.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七期。
26. 《学科、学术与话语:海外中国研究期刊的知识体系构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四期。
27. 《精神史、学术史与世界文学:施寒微<中国文学史>的德国路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七期。
28. 《跨学科视域与跨文类书写:〈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敦煌文学书写》,《东方论坛》2024年第二期。
29. 《美国汉学刊物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一期。
30. 《当代美国东亚史研究的主题、特征与反思——以费正清奖为例》(上),《中国图书评论》,2024年第2期。
31. 《当代美国东亚史研究的主题、特征与反思——以费正清奖为例》(下),2024年第4期。
32. 《许芥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翻译选本的选学理念与历史分期》,《小说评论》,2024年第五期。
33. 《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一期。
34. 《论许芥昱翻译选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的选学原则》,《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总第31辑。
35. 《以辞典作为方法:论〈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指南〉的跨文化阐释》,《文化与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23(下)。
36. 《文明互鉴:英国汉学刊物的创办与跨文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2023年第六期。
37. 《以“福柯”作为方法:<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理念及反思》,《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六期。
38. 《理论框架、形象建构与研究方法:中外明清女性自杀研究的比较阐释》,《云梦学刊》,2023年第五期。
39. 《西方世界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的嬗递及其成因》,《长江学术》2023年第四期。
40. 《国外朝贡制度研究的论争与反思》,《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11期。
41. Reflections on the Ideas, Paradigms, and Methodologies of China Studies: Philip C. C. Huang and Modern China. Modern China, 2023, Vol. 49(3) 259–289
42. 《荷兰<男女>(NAN NÜ)杂志与中国性别研究》,《国外社会学前沿》,2022年第11期。
43. 《德国汉学期刊的创办与汉学史的演进》,《汉学研究》2022年秋冬卷。
44. Peasant Studies in the Journal Modern China,1979–1991.Rural China,19 (2022) 181–209.
45. 《<牛津现代中国文学手册>与元—方法论的建构》,《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一期。
46. 《近代性、“个”的自觉及终末论:“伊藤鲁迅”的思想命题》,《长江学术》2021年第一期。
47. 《美国<中国文学>杂志的明清小说性别诗学研究》,《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二期。
48. 《海外英文汉学期刊的创办历史与现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一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1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49. 《黄宗智与<近代中国>的中国研究》,《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年第12期。
5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危机:美国学界的论争及其反思》,《武汉大学学报》2020年第五期。
51. 《<牛津现代中国文学手册>与元—方法论的批评实践》,《南方文坛》,2020年第二期。
52. 《美国本土汉学家的鲁迅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18年第四期。
53. 《交叉的视野与异域的返观:美国华裔汉学家的鲁迅研究》,《长江学术》,2018年第三期。
专著
1. 《多元选择与理论竞争》,百花洲出版社,2025。
2.《十七年文学批评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文学研究的知识论依据》(与张荣翼合著,排名第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文学史哲学》(与张荣翼合著,排名第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理论”
文章访问量:31 2025年08月25日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理念的变迁及其成因———以1950年代的四部文学史著作为例
文章访问量:31 2025年08月25日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文章访问量:24 2025年08月25日新中国十七年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文章访问量:32 2025年08月25日文学史述史的合法化反思
文章访问量:26 2025年08月25日钱锺书《宋诗选注》的诗学困境与“十七年”文学批评
文章访问量:25 2025年08月25日黄海章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思想个性
文章访问量:29 2025年08月25日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修改与批评观念的变迁
文章访问量:24 2025年08月25日黄宗智与《近代中国》的中国研究
文章访问量:3947 2021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