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看点】
1.“大学问·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13号图书,丛书主编黄宗智教授的的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汇报。
在黄教授看来,相比之前在美国环境中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消极关怀,这一阶段的自己展现出一种积极关怀和空前的学术热情,而这本书正是在这种积极关怀和学术研究互动下汇集而成的结晶,既是过去研究的总结,也是之后研究的新开端。
2.“超级教授”黄宗智的硬核“经验之谈”,助力青年学者走出迷雾。
作为资深学者、“超级教授”,作者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研究进路、理论方法,并对自己在学术中遇到的陷阱——不加批判地运用、意识形态的运用、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主义……毫不避讳,以自己踩过的坑、试过的错,为青年学者指点迷津。
3.细数中西学术研究中的误区,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指明道路。
黄教授在书中一针见血,指出西方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倾向,中国学术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以及二者都存在的极端化倾向、对普适真理的追求等误区,提出基于中国历史现实,以建立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性的学术。
4.全书立足大量史料,旨在创建新的学术理论体系。
传统的满铁研究资料、新近开放的档案材料……作者主张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分享研究方法,都应尽量避免理论先行,以理论去套用实际,而要立足于大量史料,于历史经验中创建新的概念,再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超级教授”黄宗智的阶段性学术研究方法论成果,用自己踩过的坑、试过的错,为青年学者扫清障碍,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指明道路。
全书聚焦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领域,结合大量翔实的资料数据,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内卷型”经济、以调解为主的法律制度、“第三领域”的集权化简约治理等特殊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历史现实与西方移植理论之间的背离。在此基础上,作者详述自己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总结当前的学术研究误区,提出连接经验与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名家推荐】
通过研读黄宗智的著述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我认为,一个认知中国的好理论一定能够穿透历史与现实,连接理论与经验,超越左与右,融合东西方。我们的学术探索一定是基于实践的认知,基于实证和经验的探索,在与西方理论对话的同时,特别需要甄别西方理论所隐含的假定条件,尤其是那些与西方独特经验“绑定”的隐含假设,警觉这些理论所蕴含的价值指向和规范设定。作为更高的目标,我们应该寻求能够结合东西方经验的更为一般化的理论建构。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黄宗智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界寻求构建本土性学科理论体系的代表性尝试。同时也显示出,从中国经验提炼中国概念,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道路,以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共识和自觉。
——《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结果
【作者简介】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探讨的问题
第2章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导论
第3章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几点思考
第4章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
第5章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导论
第6章 介于民间调解与官方审判之间——清代纠纷处理中的第三领域
第7章 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
第8章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
第9章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
第10章 发展还是内卷?18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大分岔:中国、欧洲与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第11章 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
第12章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
第13章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
第14章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15章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第16章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第17章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
第18章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
第19章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
第20章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第21章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点击此处可跳转本书豆瓣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