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建雷,(1988-),社会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近年来主要关注农民家庭、农业治理等问题,在《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中国农村观察》、《改革》、《伦理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前言
本文基于一个皖东乡镇的田野调查,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分析单位,以农民家庭同市场和制度的关系为线索,展示和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家庭的基本发展形态。
1980年代以来,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家庭中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的经济结构。一方面,这体现了农民家庭与市场的“亲和”关系,家庭是农民参与市场活动的基本单位,市场的兴起则为农民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机遇。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鲜明的制度化特征,是由国家宪法制度根本规定并由国家政权所保证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产物,并同时得益于村社传统下村庄生活共同体的延续,是农民家庭与市场和制度“互构”的结果。
当前这种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结构形塑了农民家庭新的发展形态——发展型小农家庭,这既不同于传统的“过密化”小农,也不同于高度资本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组织以及与之相应的“无产化”小农。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使得农民家庭得以突破长期以来“过密化”农业的低水平增长陷阱,而步入到现代经济的增长进程之中。在发展型小农家庭中,随着农民家庭单位劳动报酬的提高和家庭总收入的增长,农民家庭的消费生活彻底摆脱了仅足以糊口的低水平状态,而进入现代化的消费生活之中,并不断迈向中等偏上水平的现代化生活目标。同时,这也是一种深富伦理意义的农民家庭发展形态,伦理关系以及伦理观念的延续赋予了农民家庭发展以巨大的内在动力。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充分体现出了农民家庭实现发展的内在潜力和长远前景,并深刻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发展图景。
首先,在这一颇具弹性的发展结构中,随着农民家庭劳动在务工和务农之间的转变,形成了一种以“半工半耕”的小农、中农、家庭农场为核心的小农体系演进的复合结构。这根本不同于单向度的资本主义农业转型模式,而是体现出了发展型小农家庭结构演变的逻辑。
其次,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也形塑了农民城市化的独特路径。农民家庭通过代际之间的持续接力机制,由父代家庭积累财富以支撑子代家庭城市化进程的稳定展开。在长期的接力式进城中,农民家庭周期性地往返于城乡之间,次第有序地推进城市化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种进退有序、往返自由的城市化模式,即弹性城市化。
第三,发展型小农家庭的普遍兴起,在村庄社会中发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农村中间阶层。农村中间阶层不仅构成为村庄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而且其经济和政治利益同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制度转型实践高度结合在了一起,由此,所形成的去无产化的农村社会,也奠定了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政治基础。
当前中国的农村问题实则为亿万小农家庭的发展出路问题。无论是农民研究的经典理论范式,还是学界对农业转型问题的争论,均未能形成对当前我国农民问题的有效解释。中国的农民家庭正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农民研究的经典范式
第三节 市场、制度与农民家庭的互构:一个多维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第五节 核心概念与篇章结构
第二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市场生成
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市场的兴起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的市场流动
第三节 流动中的农村劳动力剩余
第四节 “半工半耕”: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市场生成
第三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小农地权配置的政治逻辑
第二节 保护小农的政治:社会主义小农与现代国家政权
第三节 村社传统与村庄生活共同体
第四节 小结:作为一种总体性制度安排的小农体系
第四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制度化的“半工半耕”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家庭伦理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内在动力
第三节 小结:制度、市场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结构演变
第五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结构下的农业经营体系变迁
第一节 “半工半耕”与小农体系的市场分化
第二节 合作、竞争与转化:小农体系演变的多重关系模式
第三节 农业经营体系变迁的动力机制
第四节 小结:发展型小农家庭与农业转型问题再认识
第六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城市化进程
第一节 农民家庭的进城购房行为及其动力机制
第二节 接力式进城与农民城市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第三节 小结:弹性城市化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城市化道路
第七章 发展型小农家庭与农民分化问题再认识
第一节 低度分化的村庄结构与农村中间阶层
第二节 人口分化与去无产化:农村中间阶层的分化路径
第三节 小结:农民分化问题再认识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市场、制度与农民家庭的“互构”:农民研究的视角转换
第二节 走出“过密化”陷阱:发展型小农家庭与乡村社会的发展图景
第三节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与农村发展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人物一览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