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研修班课程结束已有二十多天了,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半夜研修班学友的提醒下,方知自己还没按时提交老师布置的最后一项作业,即为后来参加研修班的同学提供学习的参照。
在这个闷热的午夜,敲击着键盘,输入过往的点滴。这篇文稿不打算就具体深奥的理论,如农民学丛书“恰亚诺夫”的小农经济学理论、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理论、克尔兹的地方性知识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以及深不可测的布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分别进行分析并阐述学习心得体会。这一个个拦路虎陪伴着研修班学习的一个个夜晚,一个个夜晚又构成了这一期,二零一七研修班的全部。
朋友篇
最近不知怎地,爱上了看日剧,听日语歌曲。伴随着这些乐曲,翻看这段日子做过标记的那些书,那些被自己打印出来的所有读书笔记,那些存留在电脑某个角落的一篇篇读书笔记,心中难免唏嘘。天涯海北,我们十八个小伙伴们相聚在一起,可爱的小璐、读书实在却又很认真的珊珊、每次课堂总会积极提出问题的潋瀚师姐以及我们的“大哥”毅哥。与他们的相遇要我明白,世界之大,活着真好。他们有学习法学理论的,有研习历史的,也有学习社会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不同学科间的碰撞在这间教室发生,过程很美妙,也学习到很多。了解到不同学科在方法论上的区别,如何去做法学学科的法学领域研究。
还记得在阅读黄宗智先生法律史著作三卷本的过程中,与师弟一起阅读切磋,有任何问题彼此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阅读完毕,一起约着去吃老北京炸酱面,一起撸串儿。这些经历着实有趣,也使得枯燥没什么乐趣的读书变得灵动了起来。
与饭友铃铃、小璐的熟识,每次结束总会约着去留学生一食堂吃顿柠檬鱼,就觉得是一天中最幸福的事。聊天的过程总不会超过当周阅读书籍的疑难困惑,“韦伯法律社会学前三章写的好凌乱,作为经济学的总是读不懂怎么办呢?” 学友之间尚且如此,与黄宗智先生那为数不多的几次课堂交流,也要我记忆深刻。 老师篇 知晓黄宗智先生每年开办研习班是在二零一四年的时候,那时的自己还是一名硕士。由于懒惰,总是没能按时写出一份读书报告进行提交,错过了与老师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幸进入北京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告诫自己抓住机会,按时提交报告。还记得自己当时填写申请表时的夜晚,写入选理由时的自己,信誓旦旦与老师研究兴趣相似,且了解老师研究背景。现在回首,觉得平添一丝天真烂漫在其中。报名截止前半小时,自己终于准时提交了申请表与读书报告,期待能有好结果的发生。 一周后的夜晚,收到老师发来录取参加研修班的邮件通知,心中莫名很兴奋,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可以继续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也没有想到,在此后的整个春天和初夏会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相聚,并相互交流与学习。还记得第一次课的时候,黄先生坐在中间,手中拿出一瓶可乐,开始了今天的内容。首先,他回顾了自己历年来研修班的情况,讲解了他评阅读书报告的一些专有符合,告诉我们√√与√√√的区别;接着,大家初次见面,分别自我介绍;最后,进入本节课正题。与以往研修班学员书写观感不同,这次的研修班,老师整场下来十分和善,大家交流,相互指出问题并进行探讨。老师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值得去提问并永远学习的长者。 由于那段时间自己对清代妇女犯奸问题很感兴趣,并阅读了其学生苏成捷的新书《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便在第二次研习课中与老师讨论清代与民国关于妇女犯奸问题中抉择程度的问题。“不幸”的是,最后被老师冠以“犯奸专家”的称号。 记忆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次与老师的视频交流课。那是最后一次的交流,老师仓促结束了课程,并未像以往那样慢慢与各位同学打招呼再见,而是出奇的直接断掉了视频连接。潋瀚师姐却冲出教室,眼睛里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落了下来。忽然自己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此时的自己不太喜欢相遇后又分离时所经受的难过与苦楚,但在这种环境下,却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被迫着学会成长。学习理论之余,收获更多的,是与老师的情谊与朋友们的相遇。 收获篇 参加任何一种研修班,总是会期待有所收获。但真正的收获,应该是一种无形的,你感受不到,但它却真实存在于你周围。写这篇文稿,回顾过去的那七周的夜晚,莫名感动。果然还是适合走感性路线,理性不太适合我。我的本次2017年研修班收获如下: 一 学习到应如何阅读理论性较强的书籍,如何做读书报告; 二 学习到四大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以及找寻适合自己研究的理论流派,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 收获到值得一辈子交流的小伙伴们; 四 写作本文的这个夜晚,于我而言,本就是一种收获。 最后,以高适的一首《别董大二首》来结束自己的这篇观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凌晨于蓟门桥 2017年7月1日 杨扬,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