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季“理论研修班”到春季“写作研修班”
这一学年,实在收获满满。非常幸运,我连续参加了两个学期的研修班,也因此能够在阅读习惯、理论学习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所学习和进步。与秋季研修班的阅读和理论学习为主有所不同,这学期研修班以法史和法理的学习为主,也更加注重对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也因此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整个研修班分为两大部分,前五周是法律著作阅读和讨论,后几周则是学生完成论文提纲和论文,每一稿提纲和论文都要经过大家的讨论。作为一个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在刚刚进入研修班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没有底气,幸好在秋季研修班时阅读的书目涉及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学科,为这个学期的学习打下了一些基础,因此才能在这个学期跟得上节奏。也因这个学期的学习,法律在我脑海中枯燥的形象,反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论文的写作是这门研修班的重头戏,每个人需要提交选题、提纲、详细提纲以及最终论文,每一个环节都会经过大家的讨论和打磨。这样一种制度设计使得每个人都“亚历山大”,写文章时被自己折磨的“死去活来”,在课堂上即使老师和大家手下留情也会被修理的“体无完肤”。但回过头来看,却也正是在这一充满艰辛和“折腾”的过程中,我对学术和学术写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优秀的学者和学术作品有了更多发自内心的尊敬。
从“周三午夜deadline”到“温故而知新”
这一学年,周三午夜几乎是我的“梦魇”。因周五上午上课讨论,老师需要在周四以及周五上课前的清晨批阅每个人交给他的作业,所以老师要求我们在周三午夜前将读书笔记、论文提纲、论文等作业发给他。真是忏愧,这一年我鲜少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秋季时总是需要挑灯夜战到凌晨才能将作业交上;这个学期初始,虽自己暗下决心一定争取按时完成作业,怎奈“恶习难改”,每周三晚上仍需熬夜赶作业。
虽然同是熬夜看书,这学期再读理论著作时,却比上学期要顺畅透彻的多,颇有种“温故而知新”之感。这学期的阅读强度要更大一些,一个月八本书,其中还涉及吉尔茨、萨义德、韦伯、布迪厄等人的著作。上学期初读这些理论著作时,真是十分痛苦,敖牙的文字总让人昏昏欲睡,虽能勉强总结归纳出读书笔记,但自己知道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远不到位;这学期“被迫”重新阅读了这些著作,发现当初觉得晦涩难懂、“面目可憎”的理论如今却亲切起来,当初没有发现的精妙之处也成为重读之时的惊喜,读完之后竟也可以大着胆子将理论运用到自己思考的问题中去,读书由单纯的学习也开始向与作者的互动转化。
从阅读到写作
我一直觉得,阅读,哪怕是艰涩的理论书籍的阅读,相较于写作,总是容易很多。阅读终究是一种吸收和学习的过程,而写作却是“产出”的过程,从阅读到写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本次研修班上,则对如何写作一篇学术论文进行了训练。从选题开始,到文章的结构布局、资料运用以及最终成文,每一步老师都带领大家进行修改和打磨。遗憾的是,直到今日写学员总结,虽已拿到补充调研资料,我仍没能完成对提交的论文终稿的修改,近期肯定会抓紧时间将其完成。
此外,在阅读和点评研修班同学们的论文时,对不同的有意思的论题的学习和思考,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打破了我对法律的刻板认识,也算是写作课的额外福利。
时光飞逝,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在研修班中获得的好的读书习惯、良师对理论学习的引领和指导、有说服力的学术论文的写作练习,对于一个博士研究生来说真的是受益终生的财富。只能说,这一年,很幸运,与良师、益友同行;这一年,很辛苦,却痛并快乐着;这一年,很重要,开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