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结束挺长时间了,但是一想起研修班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不免涌起无限的感动。记得一次,我舍友说:“要是这学期没去公司实习,真就白过了!”我对他说:“要是我不参加黄老师的研修班,这学期也就白过了!”谢谢黄老师,参加您的研修班是我这学期最大的收获。
心情一波三折:期待、犹豫、忐忑
很早便仰慕黄老师的大名,很早就看过黄老师的书。大四时候,老师告诉我,黄老师会在人大开课,此等机会,岂能错过?于是,我每天都上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的网站,去看黄老师的开课通知挂出来没有。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申请说明。
但是,突然发现研修班的申请程序似乎有点繁琐:不仅需要选拔,还要读书、写读书笔记,我开始犹豫。一日,我舍友指着电脑屏幕喊道:“译文你看看,凤凰网对黄宗智的介绍——左派健将!你出来也是左派啦!”一下子就被扣上了左派的帽子,我颇有些无语,更添了几分犹豫。后来,考虑了很久,还是觉得机会难得,而且很多事情,不去经历又怎能知道到底如何?还是得亲自去听听。于是,自己赶在申请结束的那天写了申请。开学后,我导师听说我参加了黄老师的研修班,他有些怀疑地对我说:“黄宗智老师研修班的任务那么重,我这边事儿又多,你能坚持下来吗?”但是,此时我早已坚如磐石,必须参加!
但是,上完前两节课,我却有些灰心,感觉总是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现在想想,是心态不对。自己总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去上课,而没了应有的学习、参与、交流的心态,面对黄老师无与伦比的强大气场,以及各位博士、硕士甚至副教授学友的压阵,我这个研一小硕只剩下了“高山仰止”的份儿。研修班要读的前两本书是华北和长江,这两本书自己之前读过,但是读得囫囵吞枣,写起读书笔记,总是抓不住要点。第二节课,黄老师皱着眉头对我说:“张译文,你的第二篇读书笔记怎么退步了呢?”自己不觉得一身冷汗。黄老师很早就说过,第三节课还不合格的同学就要被刷掉,回去之后,想到面临被刷掉的危险,于是拿出了挤奶的气力,每日悬梁刺股、刻苦精读第三本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三节课,黄老师竟然没有收到我的作业。那天早晨我赶去上课,到课堂上,黄老师说:“张译文,得找你谈谈啊”。当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心间:“我要被刷掉我了”。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的场景,但却已经回忆不出来当时的感受——那时的感受实在太复杂了。
而今天,我终于可以说,我坚持下来了,而且学到了很多,所有的期待和梦想都成了现实。
(二)学会读书——连接理论和证据
反思以前,自己在读书方面有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是关注观点而不愿看证据,二是,只看观点罗列,而不看逻辑论证。于是,一本书读完,只能拾人牙慧地说说作者的观点,但是更深入的东西不能领会到,也不能对书籍进行评价,更不要谈书籍对自己研究的作用了。而黄老师恰恰教会了我读书的方法,黄老师的读书方法,显然是有用的。现在看书,我会先看序言、第一章,看看作者到底要研究哪些问题,再看书的最后一章,看看作者得到了哪些结论,并且翻看目录,大致看看作者大致的构思和框架。随后,针对作者的问题和结论,思考哪些是自己所不能想到、不能理解的,并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也是如此,问题、结论、论证,三者不可缺少。阅读的核心,是关注理论和证据的衔接,明确作者不同层级的论点,以及作者的经验证据到底能不能证明其观点。
其次,我真切地领会到,必须以一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来看书,而能够成功地对话,首先要做的是理解作者写的内容,论证的方式,论点和证据的衔接。其次,要能够合理地评价作者的观点,知道这本书在整个大学科的知识谱系里的位置,即作者思想的来源是什么,与其他理论的关系是什么,它能弥补其他理论所未能说明的哪些问题,以及它自身的缺陷是什么。当然,这些都是得立足于理解书籍的内容的基础之上的。总而言之,读书既要有作者在,也要有自己在。我以前读书,或者是自己的感情太强,结果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过多的自我解读,最后把作者给搞丢了;或者是基本上找不到自己,自己没有思考作者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只是像复读机一样关注作者说了什么:没了自己的思考,书也就白读了;。
还有就是写读书笔记的问题,之前并没有觉得读书笔记的重要,但是最近写论文,深深感觉到写作对人要求极高。很多东西,脑子里能想到,也能恰似有理有据地说出来,但是真正要把东西写出来,则远不那样简单。读书也是一样,有时候读完一本书,感觉自己什么都已经读懂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写读书笔记能够检验自己到底有没有读懂。
(三)豁然开朗——摆脱生活的内卷化
大四的我,正处在一种混沌期。自己很清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大三期末,便知道自己被保送到人大读研,于是大四一年,成天坐在自习室,看书,不怎么参加其他活动。每天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但是总是感觉效率很低,看书什么也沉淀不下来。特别是一写东西,还是什么都记不住。
那段时间,心情特别烦躁,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感到时间投入多,就是不出活儿、没有进步。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出现了“内卷化”——时间投入的边际产出递减。自己整天呆在图书馆里,也不愿意参加其他活动,而且每天都感觉很累,还美其名曰“学习”。但是实际上效率很低。到了研究生阶段,依旧是同样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改进,单纯靠增加时间投入来增加学习成果。比如看书,我那时只看书而不做笔记,也不思考。只是把书看完了,其他什么都没有积累。而且看书也不仔细,碰到有趣的就多看两眼,看了一部分觉得没有意思了,就又撂下。这样,下去,只是在进行每日的重复,但是没有东西沉淀下来。而黄老师的课程,系统地教授了读书、写作、科研的方法,特别是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是帮助我走出了学习中的“内卷化”,我可以把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四)回顾与反省——我还需要做什么?
这学期的研修班结束,回顾研修班的整个过程,我反省了不少。研修班过程中,有不少快乐的片段,也有不少自己做的不好、有待改正之处。
黄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但是在生活上有颇有情趣之人。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趣事发生在我身上。最后的酒席上,黄老师问我:“张译文,你的胡子怎么那么长,难道你要留八字胡吗?”于是众人皆笑,我也感叹老师观察的仔细。还有一次,我坐到了和黄老师正对的座位,老师一抬头便能看到我。遵循惯例,在每个问题讨论的最后,老师都要问:“大家还有问题吗?”——大家纷纷低头,表示“无”。突然间,老师看到我,再问:“张译文,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而我却是每次都没有问题的,为什么总是问我?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是座位“正冲贵席”、“风水不佳”。后来,学友皆拿此事开刷,揶揄我的表情充满了“问题意识”,再后来,我那个座位,大家都不敢坐,因为害怕被黄老师犀利的眼睛抓住。还有一次,大家讨论布迪厄的《实践感》,谈到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我引述了另一位学者的表述,本来旨在抛出别人的“砖”,引来黄老师的“玉”,却不想被黄老师认为这是我自己的观点,于是对我一顿狂风暴雨。我自感冤屈如窦娥,于是申辩:“老师我有话说,您刚才对我的评论,我是不能够赞同的,就像读书一样,您刚才评论的对象,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加了您主观色彩的‘我的观点’”。于是满堂皆笑,我也因此“义举”被公认为最有反抗精神的研修班学员。当然,最精彩的还是黄老师对我的回应,黄老师大笑:“哈哈,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反驳,‘我的象征资本要比你丰富,我对你实施了一种话语暴力!’”如此风趣而又不失洞察、豁达并且兼有雅度的回答,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孔子说,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黄老师可谓做到这点。
当然,回顾研修班历程,还有不少自感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自己刚参加研修班时,心态没有调整好,不仅妄自菲薄,还总是害怕被刷掉,反而没能把该读的书读好。最有意思的是,第三节课,黄老师没收到我的读书笔记,要找我谈话,我预感“被刷”已成定局,俗语道“死猪不怕开水烫”,索性轻装上阵,结果那堂课反而是自己讨论最积极的一次。另外,我的读书笔记写作能力仍需提高,特别是需要训练完全使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而不是对作者原话的摘录和拼排。当然,最让我感到缺憾的,是最后的小论文了。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把“不可持续的发展”当成了“没有发展的增长”,这也给我不少教训。后来,我回去又仔仔细细地把长江那本书好好读了一遍,感觉那本书自己掌握的确实不好,也怪不得老师会说我第二次的读书笔记,比起第一次有所退步。
说起研习班,自己有太多话要说了。这份感想还能写不少文字,不过我还是打算到此为止了,毕竟下学期还要选修老师的另一门课程,细水长流嘛。那门课程对我是一门很大的挑战,因为我对法学了解不多,但是一想到这学期研修班的点点滴滴,心中就不免对那门课充满了无限憧憬。记得有人说过,下等的老师教知识,中等的老师教方法,上等的老师教态度和境界。黄老师知识、方法、态度、境界皆传授,可谓是上上等了。很多次,大家上交笔记都非常晚,黄老师却仍然仔细地批阅大家的读书笔记,每次打开黄老师仔细修改过的、带着各种符号的作业,心头总是不觉充满一种感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黄老师对学术研究、对教书育人、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深切的关怀,为我自己今后的学术、生活乃至人生树立了标杆。
最后,还得说说研修班的同学,真不得不说,研修班的同学,是我所见到的最优秀的同学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特别要感谢班长程师姐她对每个人永远都是那么的热情、真诚、仗义,给每个人一种向上的正能量,和她的学术讨论,每次都能带给我思想的火花,没有她的鼓励,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否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还有同级的孙云曼,她对学习的那份执着、勤奋,也让我受用不少,还有陈长宁、邵六益、徐鹤涛、王庆明、吕盼博、李蕉、许可……各位学友同窗、师兄师姐(还有老师),你们真是太优秀了,尽管我是一个挑剔精神很强的人,但我真的不得不承认你们的优秀。见贤思齐,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需要我去学习的东西,如果把你们每个人的经历写出来,便是一本值得仔细品评的书。
谢谢黄老师,是您让大家相聚在一起,谢谢各位学友,你们的优秀给了我太多的正能量。我真不知如何清楚表达我的收获,我只想说,寒冬腊月,是黄老师,是各位学友,是你们让这个冬天——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