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选课目的
1、 学习完整的理论框架,系统掌握经验、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与理论的关系以及用经验检验的方法,克服本人以往知识零散、思维跳跃、理论缺乏、经验空白的问题。
2、 学习历史学方法,用历史眼光研究中国及世界社会保障历史,探究中国社会保障历史变迁的宏观和微观历程,并比较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异同,尤其是想研究波拉尼的“双重运动”及社会风险、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如何选取中国的一个或几个存活60年以上的企业,通过它(们)来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3、 解决当前在学习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比如读书范围、读书笔记、读书方法等;有些则是思想层面的,比如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割裂问题,为学日增、为道日损的问题。
二、我学到了什么
1、 要写读书笔记,抓住论著的核心观点和关键论据;
2、 要抓住核心的思想,而非细枝末节的问题;
3、 要连接理论与实践;
4、 要站在时代背景下看待经典著作,要能超越著作理解著作,才能理解著作所具有的意义;
5、 要有纵向思维,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有横向思维,比较的眼光看待问题;
6、 要研究立足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发现新的材料或者提出新的理论。
7、 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实体主义、形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四大学术传统,要与有影响力的作者交锋;
8、 对农业和农村问题有初步了解,引发了对于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趣;
三、我还需要学习什么
1、 专注于某一理论的学习,有专攻。目前注意力仍较为分散,还未掌握一门理论,还不能直接应用理论分析专业相关的现实问题;
2、 专业相关的经典书读的过少,需要按照老师第一节课就提到的,要把本学科最基础的30本经典书读完;
3、 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目前的读书笔记未能完全精确掌握论著,需要进一步训练;
4、 强化经验与实践,调研少,对实地和历史了解不足,否则即使以后掌握了理论也无法与经验相连接。
四、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1、 专注于贝克、鲍曼、吉登斯、阎云翔等人的“个体化”理论,研究个体化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和(农村)医疗保障的互动关系。目前国内对个体化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是比较前沿的问题。而个体化理论与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障、与本人一直很感兴趣的现代社会的风险的关系密切;
2、 读有关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风险、农村风险分担机制的资料,了解上述问题历史演变;
3、 先了解若干村庄的实际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尽量去选择已有较详细的历史描述的村庄,最好是借助民国时期已有的村庄调查,尤其是满铁调查资料(本人不懂日语,但最近南开大学翻译了满铁的一些资料,可能会有用),做较长时期的个体化与农村医疗保障的互动关系的比较。
五、多余的话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希望每一位中国有志青年都能遇到像老师这样的人师,也好不枉过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