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柄谷行人( 作为日本现代三大文艺批评家之一,柄谷行人代表着当前日本后现代批评的最高水准。 )
上课时间地点: (9月16日第一次课) 每周一 13:30; 清华六教B区 312
本课程以柄谷行人教授的《世界史的构造》(中央编译出版社即将出版)为基础。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基础的方面考察了社会构成体的历史。这也可以说是从“生产方式”(谁拥有生产手段)的角度来观察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民族被视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但过往的研究没有充分说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也未能说明为什么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并非只要“生产方式”改变就会自动消解的观念性对象。结果,强调政治性、观念性的上层建筑之独立性的观念论成为占主导的理论倾向。针对这种状况,《世界史的构造》试图再次回到经济基础的视角来考察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不过,并非从“生产方式”而是从“交换样式”这一经济基础的角度来考察。
交换样式有四种类型。A.赠与和还礼的互酬交换;B.掠夺与再分配,或服从与稳定;C.商品交换;D.更高维度上对A的恢复。
一般只是把商品交换视为交换。实际上,A和B也是广义上的交换。例如,村落共同体主要建立在交换样式A的基础之上。其次,交换样式B表面上看似乎并非交换,但服从统治者而换来安全,这也是一种交换。国家的建立就是以这种交换样式B为基础的。与以上两种交换样式比较,交换样式C似乎是建立在个人自由的协议基础上似的,而实际上乃是货币所有者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一种交换,由此导致与B性质不同的阶级关系。而交换样式D乃是在更高维度上对交换样式A的恢复。它在历史上是以普世宗教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就是说,它是一种想像物,即使实际存在过也是短期的和局部性的。
无论哪种社会构成体,都是以四种交换样式之接合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因其中一种交换样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而呈现出不同来。在游动的狩猎采集社会中,生产物要汇聚起来并平等地实施再分配。这个阶段中,不存在互酬交换。定居下来之后,开始出现财富的积蓄和阶级分化的可能性。而抑制这种状态之出现的原理,即赠与和还礼的义务(交换样式A)。氏族社会主要是靠这一原理建构起来的。但是,这之外的交换样式也同时存在于氏族社会。比如,会有与外部的贸易和战争。就是说,交换样式B和C的契机是存在的。
其次,在国家社会中,交换样式B占统治地位。但同时,交换样式A和C依然存在。换言之,农村共同体和都市仍在发展。但是,它们终归是从属于国家,即占统治地位的交换样式B的。接下来到了资本制社会,交换样式C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而旧有的交换样式A和B还继续存在。只不过是以变形的形态存在着。结果,形成了资本-民族-国家这一接合体。最后,超越此前所有形态的社会(共产主义),乃是交换样式D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构成体。
以上,是对一般社会构成体的考察。现实之中社会构成体并非单独的存在。而是存在于诸种社会构成体的关系,即世界体系之中的。因此,社会构成体的历史必须作为世界体系的历史来思考。这个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微型世界体系。它依靠交换样式A而形成。第二,是世界-帝国。它基于交换样式B而形成。第三,是世界-经济。它基于商品交换样式C而形成。根据沃勒斯坦的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现代世界体系”。在此,资本-民族-国家成为普遍一般的。最后,还有一个超越上述一切的全新体系。这就是基于交换样式D的世界体系。康德称之为“世界共和国”的,就是指此。
本课程将在阐明这种世界体系如何变化的同时,考察未来怎样向新的世界体系转变的问题。进而,从以上世界史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和日本的历史。
课时计划(共8课)
1, 交换样式论
2, 微型世界体系
a. 定居革命
b. 赠与和巫术
3, 世界-帝国
a. 国家的起源
b. 货币的起源
c. 世界帝国
d. 中心、边缘、半边缘
4, 普世宗教
a. 从巫术到宗教
b. 帝国与一神教
c. 希腊与希伯来
d. 佛教、儒教、道教
5, 世界-经济、现代世界体系(1)
a. 现代国家
b. 产业资本
6, 现代世界体系(2)
c. 民族
d. 联合主义
7, 世界资本主义的阶段与反复
8, 走向世界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