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智老师希望我能写一个参加本次课程的心得。不过,我却是个文笔极其枯燥,并且缺少感情抒发机能的人。长期以类似史学的方式从事研究,习惯于材料查阅与史实考据,也导致在书写感悟性文字上的能力进一步退化。所以我决定在这篇心得中,多回忆一些课程中的片段或点滴,这些片段或点滴,有些让我感动,有些让我兴奋。
边缘感的瞬间摆脱
2007年,我刚从武汉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听说了黄老师在人民大学开办读书课的消息。内心一直想参加这个课程,但由于研一、研二期间课程及事务上的繁忙,竟一直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于是我下决心在2009年的暑假将硕士论文初稿写完,以准备参加黄老师的课程。我并不是个很有自信的人,报名后也一直担心自己不会被黄老师选中。在9月的第一节课中,黄老师告诉我,他在给被选中可以参加课程的人发送通知时,竟然把我的邮件地址记错了,结果一直未收到我回信。所以他再次发送了一次,我才确信自己有了参加资格。于是,在第一节课中,我确信自己是边缘人物,理由是邮件也能被发错。
不过第一节课结束后,我的机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黄老师认为我在讨论中的发言较有见识,于是有回头看了我写的论文。接着他又认为我的论文不错,于是又邀请我参加另一个写作会。这时我才切身的体会到,黄宗智老师竟是一个如此关心年轻学人的好教授。他总是时时刻刻在寻找年轻学人中的佼佼者,并主动与其接触。在后来,我更是发现黄老师经常在课后与参加课程的各位同学进行单独的交谈,帮助他们思考未来的学术规划。
课堂印象
在这门读书课中,黄老师总是鼓励所有人都积极发言。他总是先让我们先就阅读过的文本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再引导我们归纳文本中的逻辑线条,并总结论点。黄老师的循循善诱,使我们得以更清晰地了解文本的思路,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
黄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本外的一些东西,尤其是他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农村问题,或许是我们这些城市独生子女从来没有思考、甚至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然而,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社会,却必须了解中国的农村。黄老师对中国社会现状、尤其是农村现状的一些看法,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意识形态上的争论无济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或许在于"超越左与友",从实践的层面去看待和研究社会现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这些现实中新涌现并发挥巨大作用的新事物,正是需要去迫切关注的研究对象。这种思路对我的启发尤其之大,因为我长期从事的是话语史的研究,上过黄老师的课后,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脚踏实地的感觉。
在这门读书课中,我也结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年轻学人。其中有些以对农村现实的充分了解见长,比如杨帅,他总是能对一个论点举出许多与之相关的现实例子,而这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的。有些人则与我臭味相投,喜好对近代话语史的研究,比如桂涛,他的硕士论文关注的是民国时期妇女形象问题,主要的材料是当时的报刊,博士论文的最新打算则是研究近代中国阶级话语及其实践问题。北大的赵玉蕙研究的是历史地理学,然而她在这堂课上投入的精力却比谁都多,她对布迪厄理论的熟悉程度也远远超过了我。
或许我比其他人要稍微幸运一点,因为我虽然没有报名参加写作会,却被黄老师邀请参加。第一次来到写作会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余盛锋、尤成俊两位我最佩服的师兄全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与我有着同样学术倾向的魏寅同学,我和他虽然专业相距万里,却有着非常相近阅读范围和理论兴趣,不过,他的理论能力确实远远好于我。写作会的讨论同样是热烈的,同时也是真诚的--炮轰与反炮轰,丝毫没有虚伪的言辞。
课堂之外
黄老师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言辞。如果你不行,他会批评你。如果你优秀,他必然会夸奖你。如果你优秀异常,他会对你赞不绝口。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六年半的时间里,我还从来没有接受过像黄老师那样对我的夸奖,这让我诚惶诚恐,甚至是受宠若惊。其实,我的研究成果当然谈不上"完美",黄老师抓住了我成果中的优点,并以此鼓励我。不过,我研究中的弱点,他也自然是看得清楚。然而,他却以一个极其难得的学术宽容心,包容我的一些弱点,让我慢慢尝试改进。
黄老师自然也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金钱。读书班的同学,都享受到了一顿黄老师买单的饺子宴。事后黄老师还跟我们一个劲的抱怨,说那顿饭钱花得太少了,觉得对不起我们。可是我们一点也没觉得食品不够丰盛,相反我们很开心,甚至一起唱歌。一个教授一口气请几十个学生吃饭,这一事件本身就称得上是一个壮举了。
黄老师更不会吝惜自己的欢声笑语。他总是那般风趣幽默,那般平易近人。我们感觉不到丝毫的距离感,同时又保持着强烈的敬佩感。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学者形象。
知恩图报
在课程参加过程中,我自己却显得不够努力,有些书的读书笔记没写,有时发言也不够积极。相比于黄老师对我的知遇之恩,对我的赞扬和鼓励,相比于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我更是觉得愧疚万分。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们集体制作了一个相册送给黄老师,每个人还在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下自己最想写给黄老师的话。我没有做任何犹豫,就写到:"黄老师,你是我见过的最关心年轻人的教授。知遇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未来的路或许异常艰难,但想想黄老师给予的鼓励,便还有勇气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