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黄老师:
您好!
参加您主持的研讨班,有太多的感受,有太多的话要说,请原谅我可能词不达意。以下简要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和对研讨班的建议。
参加这个班,总的来说,不管是为学还是为人都有莫大的收获和教益。知识面的扩展,读书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训练,都受益匪浅。当然,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也有继续完善的余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获。
1、老师人格力量的教育。
我 想,为学与为人是分不开的。在我的眼睛里,您是一位难得的"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您对待国家对待他人的赤诚之心,让学生感怀良多!老师对国家的发展 人民的安乐有着深刻的感情和关切,有宽广的深切的同情心,可谓忧国忧民,同时又很勇敢无畏的面对假丑恶;既对学问保持了冷静批判的态度,又对学生后辈哪怕 是一点点的求真、求善美的愿望都给予竭力扶持。春风拂面般的慈爱教导与鼓励也让学生备受感动教育之余,唯恐自己学无所成,愧对恩师的殷切期望和厚爱。您倡 导的走一条从实践出发,具有原创性的,发现中国人自己的学术道路,既非复古,亦非全盘西化。这种尝试的背后,在我看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人所需要的学术勇 气、学术良知和智慧。老师对当前学界主流片面西化的叹息,许多天来一直在我耳边回荡。这一切都会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成为我自己处身立世的激励的明镜,成为 我为学的一大动力。
2、读书方法、研究方法。
这方面的体会也不少,以前给您写的几封信里都有所涉及。简略说,是学会了读书,懂得判断什么是有价值的研究,并产生了尝试做有价值研究的念头。
学会了如何读书,懂得读一本书,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理论对手以及经验材料。看作者是否能够有机地把经验材料与概念勾连。逐步学会写读书笔记,尝到写读书 笔记的甜头。读一流的书,在与作者对话前读懂对方,把书本摆到桌面上来,有一个清晰的对话对象,其实是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读书的过程,用自己 的语言来做读书笔记,是一次读书和写作的思维训练,是一个痛苦的然而又是深深受益的过程。现在读书,我都能基本按照老师提出的几个要素,比较迅速的从整体 上把握一本书。
开阔了视野,见识了真正的研究,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豆腐块文章到思考真正有学术贡献的研究。这个过程很辛苦,道理上似乎 明白了,但还没能真正实践,"知"与"行"的距离主要是从自己动手做的东西看出来的。所以只能说有做研究的念头,知道做研究的方法,但研究能力尚且需要培 养,但我确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在以后学习的岁月里,只要锲而不舍,总能做出自己能做的贡献。
研讨班是一面镜子,老师睿智的切中要害的评述和讲解,其他同学扎实而厚重的研究成果,敏锐的思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的浮夸、肤浅甚至自以为是。可以说,在班上一大感受是汗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有了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二、关于课程安排的建议
关于课程的安排,我通过录音听到了其他同学的意见,大体上我也是感到一周一本精读确实有些吃不消。这很大程度上与我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积累不够有关。有不少同 学要求削减书目,我的看法是关于几个大的知识传统的了解和掌握非常必要,包括汪晖先生的书,毕竟这是一个学者研究问题应该了解的学术传统和背景。至于具体 一些的研究,华北和长江也非常必要。我自己学习的体会是,不了解经济,很难理解国家制度和社会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对于其他社会学 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华北》和《长江》也是研究中国问题必要的认识背景,其中的研究方法更是值得反复体会。另外,我很赞同您曾经提及的白凯老师、阎 云祥老师的著作,都是令人兴奋的原创性强的著作,且这些研究比较中观较适合我们现阶段的研究训练,对于我们观摩如何逐步开展研究会有较大的帮助。
我以为,论文和研究计划部分课程您的讲授是富有成效的,这个环节也很有收获,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例子,都能通过老师的点评,同学的批评得到不少启发。我的建议是,根据国内学生的特点,老师可以给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过渡,刚开始可以讲得稍微多一些,尤其是在总结部分,作为作者本人,把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讲给学 生听。同时也请老师讲讲为学的经验与教训,这样从带动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研究方面,可能效果更佳。也可以请同学根据研究兴趣组成学习小组,学习的团队可以起到互相督促鼓励、促进学习的作用。
顺颂
夏安
学生:巫若枝敬致
于200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