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班心得总结
顾莉萍
研讨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研讨班的思考却一直在继续。之所以迟迟没有发出心得总结是想对以前的读书笔记以及讨论做个回顾,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但惭愧的是,由于诸多杂事的纷扰,一直没有着手。老师的这封信终于促使我开始动笔了。
对于读书的组织形式,我和陈丹梅最近也有过一次讨论,我们觉得,如果要增加对文献的了解,分组讨论的方式会比较好,这也是目前我们的许多老师采用的方法。即 一些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深入阅读,介绍给其它同学,增加其它同学对文献的了解,其它同学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去深入阅读。这样做的缺点是,不读那本 书的同学对书没有深刻的印象,容易出现讨论不起来的情况。如果要掌握方法,或是一种基本的理论,还是大家同时读一本书比较好,这样每个同学都会留下比较深 刻的印象,也容易讨论起来。我自己的体会是,前面您的四本书中虽然有两本是法律方面的,但就掌握读书方法以及研究方法而言,却和两本农村变迁方面的书是一 样需要精读的。况且,有些书对现代主流思想形成比较大的冲击,这样的书也是需要精读的。除了您的书之外,恰亚诺夫、汪晖的书也是如此。这样的书并不会因为 专业的不同而减少受益。比如,《表达与实践》一书,就让很多同学或一些老师注意到了现实中常常存在的表达与实践的背离,这从许多提交讨论的文章中可以得到 证明。不管他们对这两个词的运用是否得当,但是分清表达与实践却是一种重要的思路。《比较》一书,使我第一次系统地了解了永佃权及土地的双层所有权在历史 上的实行情况,同时也了解到"典"的习俗。通过看书和讨论,出于维护妇女独立地位的法律却使一些妇女处境更为不利的情况,给我的印象颇深,使我常常想到现 实中一些意在维护农民利益却实际上更加重农民劣势地位的政策。虽然这两本书都是有关法律的,但我这个学农经的人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这四本书中一 直贯穿的找准结合点、从结合点入手研究的方法也是我很佩服并心向往之的,结合点找得准,找得巧妙,有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对于跨专业、跨院校,我自己的体会是好处更多一些。因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视角,而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是多侧面的,不同的视角更有助于增加对问题的认识。以我自己比 较关心的土地问题为例,农村土地制度本身就包含法律的规定与执行,同时体现着历史的更替与延续,还涉及到农村社会学的一些方面。法律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都 能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各专业虽然存在一些冲突,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互补。以历史为例,在讨论过程中,历史专业的同学有时会表现出对经济学知识的需要, 而对于我这个农经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文言文掌握得不好,也不懂查历史档案的方法,虽然想探寻清代以前的农业经济历史,却是力不从心。跨专业的研讨班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缺憾。当然不敢说我们给了历史专业的同学多少启发,也不敢说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就学到了多少历史知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历 史的眼光和跨学科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资料。
我想提出的建议就是:希望读书阶段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讨论时,问题能够集中一点。可以在进入研讨班之初就让大家写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跟所要读的书结合起来思考,在读完相应的书之后进行讨论。
在研讨班进行的时候,由于身在其中,研讨班带来的一些影响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常常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在研讨班上所学习的方法。例如,在看书时,先看第 一章和最后一章,抓住重点再看其它各章,努力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述出来,在讨论中记下别人所提的问题等等。记得刚开始讨论时,对大家提问过 程中文章作者不发言感到有些不习惯,现在再参加一些讨论,就会发觉这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方法。这样可以集中讨论同一个问题,避免同样的问题因遗忘或只是问题 方面的不同而反复讨论,以致浪费时间。
还有一些好处是当初没有想到的,例如,当初非常想学习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却没有想到它对写作的帮 助。我现在发现,写文献综述没有以前那么艰难了。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以前总是写摘抄式的读书笔记,对文章没有消化,在写综述时拿不准,别人的文风与自己又 不同,临时再作改动,所以费时费力;现在则是由于在写读书笔记时就已经用自己的话总结了,直接拿来就可以用,所以感觉顺手了不少。
除了方法上的收益外,我感觉最重要的收益还是在思想上。在研讨班上,思想常常受到震动,打破了惯性的思维,也督促自己努力克服思想上的懒惰,对一些原来认为理所 当然的理论和现象进行反思。有时会感到困惑甚至痛苦,但还是觉得这种震动是必要的,甚至为此感到庆幸。比如,对于"科学"和"理性" 霸权地位的反思,会让我谨慎对待当前流行的一些学说。更重要的是像陈静所说的那样,"不会再轻易被洗脑"了。
除此之外,老师的言传身教也 使我受益颇深。从接到第一封信起,就开始感受到老师为人处事的风格:虽是拒绝,也不忍让被拒者过于难过和一无所获,对学生的尊重和处事的认真于字里行间表 露无疑。及至到后来听到数易其稿的经历和每天写作的习惯,更觉做学问的认真与勤勉。老师多次强调并在自己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论据的扎实以及事实与概念间的逻 辑严密,让我体会到做研究的严谨。对农村问题和国内其他问题的关心和忧虑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老师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这些,都是需要我终身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