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宗智教授"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学研究"研修班的学习小结
叶明欣(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级民法专业法学硕士)
一年的研修班学习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年来,每个周五上午和师友们的讨论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而今回想这些日子沉淀下来的收获,不禁要深深感谢黄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学友们的鼓励支持。
"敬而远之"的理论
在反复的讨论和试错中,我对于"理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之前,我对"理论"常有敬而远之的情绪。"敬"是因为当许多理论被称为"理论"而广为流传时,往往是经典的,为世人所公认的,此理论的生产者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而且,有些理论书籍的晦涩艰深(不排除部分有翻译的原因)也让人生出敬畏之心。但是在和师友们讨论完吉尔茨、萨义德、马克斯韦伯、舒尔茨等理论大家的部分作品后,我们渐渐发现,这些理论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无论是从西方自身的历史经验证据出发,还是放到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中,无论是从经验素材的充足可靠性,还是理论逻辑内部的自洽性,也许都有其缺陷与不足。这个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我们总是提醒自己要怀疑怀疑再怀疑,可在这些大师面前常常一不小心又盲从了。我还记得那个早晨,一位师姐带着些许疑惑说,马克斯韦伯这么伟大,许多人要花十几年来研究,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能挑战?其实,这也是我们许多人的困惑。黄老师笑着说,那么你只读出韦伯的伟大、不可挑战么?那一刹那我特别受触动--即便是几百年才出一位的伟大学者,我们也应勇敢地和他平等地对话(虽然认识到此种理论的真正贡献和威力更需要深厚的功力)。
不知道为何,"理论"这个词在国内似乎总有千钧重量。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要完成一篇作业,运用学过的一种理论结合经验证据写篇小文章。一些同学都觉得有困难,我也觉得理论可以批评可以讨论,但要运用起来却觉得是杀鸡用牛刀,找什么素材来对应这么尊贵的理论呢?后来黄老师给我们描述了他在美国的学生的情况,让我们非常受启发:他们把理论当作工具,就像面对问题时打开一个工具箱,取出钳子试一试,不行再换螺丝刀,找找哪些理论可以为我所用,整个过程就是很愉快的一个游戏。就在这样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讨论中,"理论"摘掉了它的光环,走下了神坛,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可以用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里理论了。
除了通过大量的讨论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理论是可以批评、可以运用的,黄老师更不辞辛劳地教给我们掌握理论的方法。在最初的四周内,黄老师训练我们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要求我们在精确掌握的基础上用精练的一两句话来概括作者的主旨,并且不断叩问作者是否说服了自己,对了解中国的实际有什么作用或不足。再厚的大部头,再艰深的作品,在一次次的小组分工当中被消化和理解,我们也越来越自信可以精确、要旨性地掌握理论了。
对理论"远之"常常是因为觉得它离生活比较远,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有用。但是在多次讨论中,我才发现一些理论已经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根深蒂固,而我仍不自知。在我们片面地高谈NGO,发展民间力量时,已经彻彻底底地接受了西方"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元理论,忽视了中国的自古以来的特殊国情,以及黄老师曾一直强调的国家与社会互相作用的第三领域;在我们迷失在西藏问题的各家之言中感慨其实根本没有真相时,已经不自觉地在后现代的思潮中陷入太深。甚至有的时候自以为已看清某种理论的局限,但仍本能性地使用。比如,读地方性知识和东方学时,觉得对"话语霸权"已耳熟能详,对西方话语也有警惕性,但是当彭同学把这种理论运用到中国内部不同阶层的话语霸权时,如农民作为一个被代替表达话语的群体,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反思了这个概念。再比如,"科学主义"的概念觉得自己掌握了,黄老师在课上也再三强调了,但是在读一位同学的经济学文章时,又马上就进入了他的经济学分析的形式逻辑而忽略了具体生产情况,直到老师提醒才又恍然大悟。其实理论的威力正在于此,让人一思考,就不得不在用它,难以摆脱它,逃避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不停地反省反思。
理论 ● 权力
黄老师把我们所读的理论著作分成自由主义、左派、后现代等类别,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些理论的源流,更重要的是,进而了解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我们常常认为学术是中立的,然而仔细思忖,其实许多理论已经都被裹挟在原教旨市场主义等意识形态当中,模糊了历史和经验证据的真实画面。
此外,最令人触动的是黄老师同大家关于理论生产的一番谈话,我一直都无法忘怀--中国要生产自己的理论。黄老师鼓励我们不要只做理论的消费者,不要只是测验理论,还要生产理论;如果放弃了理论的生产,就等于放弃了平等。过去在和西方大国相比时,我们常常比较各种经济指数,但是在智识上、在社会科学理论上,我们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志气?
经验证据的利用
虽然偏爱阅读经验证据类的文献,但是在黄老师指导下有了更科学的方法。一是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写作速度。其次,原来对社科数据分析软件过于迷信,但后来发现其实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时,自己的历史感、现实感和具体的问题意识,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和黄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才更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板凳要坐十年冷"。黄老师扎进满铁档案一看就是一年,马丽为了研究一个地理历史的课题作了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古文献阅读,吴四伍师兄数年如一日地钻研他的博士论文,翻遍了中、日、英文的相关著作......和大家在一起,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术。
感谢
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黄老师。年近七旬的黄老师仍然不辞辛劳地组织课程,关切着每一位同学,为同学们的课题殚精竭虑。常常收到黄老师早上四、五点钟发来的邮件,有时是提醒同学们该提交文章了,有时是推荐给我们课题相关的文章和书目......周五一上午的口干舌燥之后,黄老师还要和许多同学单独讨论......面对着黄老师对中国社会的赤诚关切、对学术事业的坚毅执著、对年轻一辈的殷殷期许,我常常感到惭愧、以及无穷的动力。
我还要谢谢我的学友们--能和你们度过这一年真是我的幸运!课堂上毫不留情地相互批评,课下其乐融融地聊天交流,无论是在人大的食堂,还是在一同返校的路上,和你们在一起我总是忘记现实的琐碎和平庸,感受志同道合的喜悦。
真诚希望今后还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这个研修班当中来。研修班是一个起点,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们都不会忘记在加入它时,我们最初的关切--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她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