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是快!距离研修班最后一次课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坐在书桌前,翻开研修班7个周的读书笔记,看着读书笔记上的勾勾圈圈叉叉,关于研修班的一幕幕就仿佛发生在昨天。还记得我在2019年8月2日收到课程录取通知时的喜悦,记得前四周阅读的轻松和后三周读理论似懂非懂的绝望,记得黄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和期待,记得同学们课堂上真诚的交流,也记得课后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欢乐,记得黄老师带我们吃美味的水饺……总之,七周的课程,我收获颇丰,也将成为我未来学术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于我而言,重拾自信也许是在这门课上最大的收获。
我本科学习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这一专业不是我的真爱,但真爱是什么在那时还不得而知。后来,阴差阳错、误打误撞,我报考了人大农发的研究生。2016年踏进人大校园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小白”,“三农”领域的大牛我知之甚少,农户模型等我一概不知。所以,在人大的前两年,我在对自己专业背景的不自信中越走越迷茫,即使经过两年的学习,我已经弥补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但不自信的种子已经种下。2017年,我第一次知道了黄宗智老师每年会在人大举办一次研修班带领大家一起阅读和学习,那时申请和放弃申请两个小人在我的脑袋中打架,但胆怯和不自信最终占了上风,我放弃了这一次的申请机会,2018年依旧如此。2019年,当我再一次看到研修班的申请通知时,反复考虑之后,我决定尝试一下,于是找出了自己已经反复阅读过的《华北》,花了几天时间又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并写了读书笔记,早早地提交到了黄老师的邮箱中。2019年8月2日,我收到了课程录取通知,黄老师对我读书笔记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后来在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引导,让我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差劲的学生,也坚定了我继续走学术这条路的决心和信心。非常感谢黄老师!
在学术上,我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7周课程,让我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以前,我看书、看文章喜欢只看观点,认为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就是掌握了全部。在黄老师的课程上,我认识到这是不正确的。黄老师将他在多年学术和教学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传授给我们,指导我们先阅读首位整体把握一本书,然后再阅读主体部分,在阅读中梳理总结“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以及经验证据如何与概念相连接”,并完成读书笔记。其中,把握中心论点、分论点对我来说较为轻松,但经验证据如何与概念相连接我是在两堂课以后才真正有所体会,但从有所体会到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留待在日后的学术生涯中慢慢体悟和进步。
7周的课程,让我对理论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来到人大读书之前,由于所学专业的关系,我对待理论的态度一直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西方的理论加上中国的经验数据就可以形成一篇称之为“论文”的东西,我的本科论文便是如此产生的。进入人大读书之后,我转换了专业,开始学习农村发展,“拿来主义”的态度让我在研究中有了深深的无力感,也逐渐认识到中国并不是西方某一理论的实践场。在黄老师七周的课程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四大理论流派,学习到了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首先,要把理论当做问题,将其带到经验中去,与之对话;其次,要在不同的理论之间进行对话,每一理论都有其可取之处,几大理论的交锋点往往是最好的学术研究问题;第三,要做的是有经验限定范围的理论化,而不要抱有追求普适化理论的野心。通过理论与理论的对话、理论与经验的对话,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并进行研究。
7周的课程,让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没有黄老师提供的这一平台,天南海北的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无法相遇。感谢黄老师,让我们有机会在2019年相遇,并一起度过了七次课程。同学们的认真扎实、虚心求教、聪敏但不浮躁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学习,希望我们日后能多交流,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督促,把黄老师的谆谆教诲付诸实践。
最后,再次感谢黄老师!
(王晓飞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