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能类似于追星,而黄老师的研究却恰巧是我喜欢类型的明星,我愿意做这种研究的粉丝。初了解到黄老师的研究是在导师的介绍之下,后期自己开始阅读先生的著作,在阅读过程中的第一主观感受是这样的研究好有趣,自己在其中可以感受到某种对知识探索的乐趣,愿意跟着作者的思路往下阅读。这与我以往硬着头皮读一些法律史方面的著作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自己是从心底愿意去接受这种研究。后了解到黄老师每年都在人大为国内学子开设研修班,由他亲自授课。冒着试试的心态递交了申请报告,现在想想还觉得开心和兴奋自己能够被选中,和其他同学一起来上这门课,有点粉丝要和崇拜的偶像见面的感觉。
研修课第一周时,黄老师让我读自己笔记的中心论点,我自以为自己掌握了,但其实是完全不在其中。看着笔记上的不精确符号以及老师对我的批评建议,感觉自己一直在做错误的学习工作,内心满满的失落感,在回去的路上就有点掉眼泪,但又马上告诉自己,不能放弃,现在知道是错的,就要快点改正,这样才能进步。第二周时,我努力吸收老师给我的每一个建议,写完内心满满的惆怅,而且也做好被劝退的打算但在上课时,老师对我吸纳建议的态度进行了大为鼓励,说我能放弃我原先坚持的那套,他很惊讶,我自己内心也有点开心,虽然写的报告仍然不精准,但没有被劝退,就还有努力的希望。
在进入理论部分的阅读之后,我总结的最差的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这本书,但实际上这本书也是我投入时间最多的,我却完全没有掌握这本书。课上听了瑞剑师兄的报告后,感觉自己在韦伯这本书的森林中迷失了,韦伯指哪里,我就去了哪里,并没有拿出书的主线。
课程时间只有短短的七周,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写出一份完全按照老师指导下的精准报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与老师不舍,与同学不舍。今日因为黄老师的研究,我们能够聚在一起,不知他日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有像黄老师的研究,能使我们这些不同学科的人聚在一起。从北京回来后,我在独立读书时,有时会在书上对其内容进行各种标注,比如标出其是否有理论对手,其章节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又是什么?我想未来再读经典著作时,会继续按照老师教授的这套方法来读书写笔记。
在课程中,我收获的不只是读书的方法以及知识,还有老师对学术的那种态度。在老师身上感受到的是那种以学术为志的精神,对待学术的真挚与热情。在东方饺子馆对我们每个人鼓励的握手,在最后一堂课上对我们的加油打气,我想我会一直记住老师所说的对学术的“求真”。还有那些可爱的小伙伴,忘不了每周课后一起吃饭时的愉快聊天,忘不了一起逛得北大未名湖。忘不了你们给我学习上的真诚意见。期待着某天和老师和同学能够再聚在一起,而这次老师不会因为我忘掉喝可乐,嘿嘿。
(柴承晶 青岛大学法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