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从6月15号开始至7月29号结束,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读黄老师自己的农村三卷本,包括《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超越左右:从实践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同时也是考察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研修班学习的门槛;第二部分是研读四大理论流派的代表作品,包括实体主义的《农民经济组织》、形式主义的《法律社会学》、后现代主义的《东方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感》。上课采取的形式是每周三晚上12:00前提交指定书目的读书笔记,周五在课堂上讨论。黄老师传授的读书方式先读导言和结论章,掌握好文章中心论点后逐步的研读各个章节的分论点,并掌握经验证据。这种读书方法适用于黄老师自己的著作,但对于其他的著作适用性程度就不同了,但对于归纳和理解每本著作的内容来说,依然是我已知的最好的办法了。
我在课程前半部分采取的方法是按照黄老师的方法读书的,在后半部分就得先花时间通读全文之后,或者通读两三遍之后才开始逐个章节的归纳和再整理。总体上来说,每周是三到四天读书,一到两天写读书笔记,导致的结果一个是写笔记的时间太紧的,经常是到周三晚上三四点才提交,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在掌握文本内容上马马虎虎,在思考和反思上就很仓促,不成熟。整个过程下来,在读书方面我的感受是:一方面要有好的读书方法,一方面是要多读几遍。读书的道路上的捷径就是最老实的办法。
黄老师的课程确实对我有帮助。
一个是实实在在地写读书笔记,尽管很早以前就了解过黄老师的读书方法,但之前一直没有很严格的实践,这次按这种方法连续写了一个半月的读书笔记,感觉读书和写笔记的能力有所提高,学会了读书的时候要想着主题、方法、框架、左右两边的理论对手、逻辑出发点、以及结论。
再一个是加强了对每本书和其所代表的流派的理解。每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把握说完全理解了,当然上完这个课也没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对我来说有些东西往往是往前回顾的时候突然就增加了理解了和一些想法了。经典就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之所以说研修班课程有助于加强理解是因为黄老师往往会点出一些最基本的点,比如作者论证的逻辑出发点、理论上的贡献和方法上的贡献,或者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流派间的对比。比如,黄老师说《华北》一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区分了经营农场和家庭农场,蔡雅诺夫的理论出发点在于家庭农场集消费与生产于一身的特点,韦伯《法律社会学》的逻辑出发点在于对个人权利的保障等。
再一个帮助是指出了理论应用的一些错误,并提出来“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黄老师指出的一些理论应用的错误,比如套用理论,或者应用受意识形态影响的理论。对我而言,感触最大的并非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因为社会学学科和自身的学习过程中这一点强调得比较多,而是如何看清理论背后的意识形态影响。这一点通过阅读黄老师对国内现阶段的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可以了解。
最后,参加研修班的另一个收获是读书的乐趣,通过阅读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以及在竖的流派脉络上和横的流派间的位置,那是读与思的快乐。另外一个值得快乐的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有感觉,有兴趣的理论思想,即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当然这次的阅读只是一次相遇,真正的了解和对话,及反思,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研修班之后,我又阅读了布迪厄其他两本著作。
转眼研修班结束已经有一个月了,课堂上的一个个小细节、小画面依然很清晰啊。比如刚刚收到录取邮件的激动,前两次读书笔记一直没达到要求的焦急以及第三次终于通过的兴奋,黄老师的一次次提问和讲解、以及研修班同学的一次次发言讨论、还有东门饺子馆里略带拘谨的氛围和人大食堂的美味猪蹄。
最后,研修班是大家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站和新的开始。感谢黄老师不辞辛苦的授课,怀念和研修班小伙伴一起学习交流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