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门教授如何读书、做笔记,志业于学术研究的课程。仍记得第一堂课因未提前申请而遭遇尴尬的情景,那时黄师课程本已定下学员,并一向不欢迎旁听,却终不忍我们一再诚恳相求,便例外允许我们试听一次。这初次印象便得知,黄师虽讲原则,却又极为厚道。第一堂课,我便着迷于黄师的理论,决心得寸进尺一把,全力申请加入。随后一周,终于如愿。该课程研修,我受益颇多。
学术志业基础在于读书,参与此课程更深有体会。之前未曾深入研读专业著作,因考博形势所迫而急于写作,虽有论文发表,却因持论肤浅而惭愧不已。未深入研读数十本专业著述,而专注于功利写作,必然难成大器。黄师班上,高人众多,同门学识渊博令我自惭形秽。我向往并依之为榜样,亦决心趁此研修课程时机好生读书。
读书功用首先在于掌握理论,熟悉各流派基本论点及各派纷争交锋。著作选取尤为重要。黄师在理论入门部分为我们提供经典书目阅读,其目的在于提升我们对理论传统概念的掌握,强化我们攻克抽象晦涩理论的意志与决心。此过程,我阅读韦伯等大师作品时,体会颇多。那种在浑沌中挣扎的过程,让我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学识的浅薄,亦深切领会到学术之路的不易和与艰辛。后来经黄师指点,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又很是让人难忘。也许这就是所谓“痛并快乐”的感觉。黄师的学术理论训练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
黄师教授的读书方法,将受益终生。黄师指出读本专业经典书目应精确阅读,学会做读书笔记。记得第一次做读书笔记,我是按照书目章节,逐一总结。黄师对此纠正,强调读书应抓住该书核心论点或理论,尽量用自己的话,一语道破。并且要领会著者的论证思路与基本理论,找出其经验证据,以及理论与经验证据的连接。此外,理论应当有取舍,太难懂便可暂时放弃,重点积累经验证据可靠的理论。注意发现自己与作者想法的共鸣及作者对你思路的启发。
每次上课,我们一般讨论两本书,黄师首先要求学员用一句话总结该书中心观点,将其“摆到桌面上”。其实在这之前,黄师已经审阅完所有学员的读书报告,孰优孰劣,其心中有数。对于总结精确的读书报告,黄师让其念来听听,大家学习。随后,便会讨论经验证据与理论的连接,黄师一般会提示理论或概念加以引导,学员提出相关经验证据,黄师再加以评析。对于学员读书报告中的疏漏,无论男女,黄师定会当众指出,提示尽快纠正。这一读书讨论过程,我们都有很多启发和收获。
黄师强调,对于理论,应当持一种实用与怀疑的态度。读书过程中,不可抱持寻求真理的态度,而应择取有用的理论,这如同超市购物一般。所谓有用,是指这一理论有助于帮助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一般而言,有用的理论往往源于基本的事实,说明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对于理论,还应持一种怀疑态度,不断加以审视和检验。多问理论成立的缘由,通过经验来检验理论,必要时,可修改、完善理论,再通过经验加以检验。这样反复完善后形成的理论才具有学术的实际用途。要做出一点学术成就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还必须建立在掌握大量本土经验的基础之上。
黄师已年过七旬,依然对学术抱持热情,依然对培养学术人才孜孜不倦,其学术立场明显偏于弱者,有时会因弱者的悲惨遭遇而拍案愤慨,热泪盈眶,不禁让人心生敬畏。此外,参与此门课程研修还结识诸多同门朋友,经常小聚畅谈,算是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