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联 人大 农发
黄老师二个月的课程结束了,时间虽然不长,但黄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到的睿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求学至今,我上过得课应该有好几百门课程了,但回忆起来,这门课无疑是最难忘的课程之一。详细说来,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我进一步破除了对计量方法的迷信。由于硕士阶段我没有好好学习计量经济学,所以考上博士后,自己认为首先最应该加强的是这方面的学习。我投入了不少时间,甚至还因为这个原因影响我第一次参与黄老师课程的学习投入,以至于我才会第二次参与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计量的过程,我感受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充实感,看到主流学术杂志不再有“天书”之感,反倒有“同道中人”的感觉。但是,我也慢慢发现很多计量文章用了很多数据和模型得到却是众所周知的结论,而且论证过程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疑惑:“这样的学术除了满足学术成果的可视性外,又有多少学术价值?这样的投入,在崇尚资源节约的当下,对于社会值得吗?”读了黄老师的著作,听了黄老师的课,我深深感觉:研究应立足于实践的真问题,而不是沉湎、迷信于计量模型之中,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问题。
二、我破除了对理论的迷信,学会了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学习黄老师的课程之前,对于很多理论,我是抱着“瞻仰”的态度,觉得其思想真是很伟大。但是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超越时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有理论的有效运用,都有其要求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否则,我们就会看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一点,黄老师以自己的“内卷化”理论为例进行了说明,我印象很深。他还指出:一个高明的理论运用者,不是热衷于对其不足之处的批判,而是在研究中灵活运用。可以说,这一点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收获。
三、应该精读经典的书籍和文献。黄老师说,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非常经典的书籍和文献(大约60左右)。如果能全部精读,你便可以在这个领域,与这方面的研究者对话了。这门课程, 黄老师指定的书籍都堪称精品。读了下来,我感觉很有收获,也有了以后一定要多读经典的书籍的强烈愿望。
除了以上的收获,“跳出同一流派的视野,去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学习这门课程还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受是:被黄老师对学术和教学的热爱所感动。黄老师已经七十有余,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但每年仍不顾辛劳从美国回来授课(而且还有增加新课程的教学计划)。即使天寒地冻,他也从没迟到。我深深为他对学术和教学的热爱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