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煜
从10月14日第一次上课,到12月9日讨论论文,仅仅9周的时间,感觉还没有过瘾黄老师的研究班课程就结束了,然而就是这9周的课程,让我从黄老师那里得到了沉甸甸的收获,让我受用终身。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每周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进行一次讨论。我从来没有像对待这门课一样上过其他的课程,几乎每次都花费了好几天时间在阅读指定的书目,经常是到了最后一个晚上还在通宵写笔记,在第二天上课之前发到黄老师的邮箱。黄老师说,他已经习惯了我最后交读书笔记,在上课的那天清晨打开邮箱查收我的读书笔记。这个惯例在最后一次提交课程论文的时候被打破了,我知道黄老师要在最后一天时间内集中看十几篇论文很辛苦,于是争分夺秒地提前了一天把文章写好发给了黄老师,这次居然我是全班第一个交论文的,代价就是两个通宵没有合眼。我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我投入了多少,收获的比这还要多。
还记得第一次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我面对厚厚的一本书,不知道怎么按照黄老师的要求,把它提炼成薄薄几页纸的笔记,一直到了最后一天才连夜写出来。经过了两三次练习,写读书笔记的能力迅速地被训练了出来,写顺了就相对轻松了,关注点也不再放在怎么写笔记,而是怎么理解一本书中的理论,以及怎么把它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
黄老师在这门课读指定阅读的书都是各领域经典著作,涉及历史、经济、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涵盖了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的几大主要的流派。俗话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讨论的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一个学科、一个流派最重要的方法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原来我们站在某一个学科的局限内,跟着主流研究走,追随二三流研究者的步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在,黄老师让我们站在人类智慧最高峰的平台上,去探寻那些大师们的思想,引导我们去思考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从这门课上,我获得了学术研究方法的利器。
黄老师对改造中国的教育有着满腔的热情,胸怀奉献精神。他对年轻人充满了期待,他不断鼓励我们不要迷信,要独立思考,要从经验出发,去研究真问题。在最后一次课结束之后,我和黄老师谈了一个小时,他对我给予了极大学术研究上的鼓励,激发了我的信心和志向。在结课后的聚餐上,黄老师很兴奋地和大家碰酒杯,吃饺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让我们倍感亲切。
黄老师曾经对我说,当初在遴选学员的时候,犹豫过要不要让我加入。他担心我受过比较长时间的主流经济学教育,思维已经成型,可能这门课不会影响到我,不过最终还是让我进来了。事实证明,这门课对我影响很大,而且是全方位的,可能是决定性的。我的专业背景和班上绝大多数学员距离甚大,在阅读某些领域的作品时,确实有难度,但是这种挑战给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动力,经历一番付出之后,我大开眼界,重塑了我的方法论。在撰写课程论文的时候,我已经或有意或无意地把课程中的方法、思维放到了我的文章中,我对此感到很欣慰。
与黄老师相识的短短两个月,我就获得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黄老师心中充满着敬仰和感谢。对有一批在一起学习讨论、碰撞交流思想的同班学员们,我也深表荣幸。黄老师在聚餐时说,我们吃饺子的地方有国际声誉,因为不少国外知名学者也在那里吃过饺子。我想,我们对黄老师的最好回报,也是对这门课最好的总结,就是按照黄老师所期望的,做真正的研究,做大学问。或许,这个简陋的饺子馆未来还真会诞生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学者。届时我们会再邀黄老师一起庆贺!
2011-12-11